加快化工行業轉型升級 解決行業供需失衡難題
中經化工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,三季度,國內化工行業繼續呈下行走勢,景氣和預警指數都出現連續四個季度的回落,其中,景氣指數為98,比上季度回落0.5點,預警指數由正!熬G燈區”下探至偏冷的“淺藍燈區”運行。
與前幾個季度相比,三季度化工行業剔除隨機因素前后景氣指數出現較為明顯的差異。剔除后,景氣指數更低,僅為96.9,環比下降更快,降1.5點。這一情況表明:二季度以來,國家連續出臺多項“穩增長”的宏觀調控政策,包括降息、降準、結構性減稅、加快重點項目審批、擴大節能產品消費補貼等,對行業三季度的運行產生了積極影響,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業的景氣水平,減緩了景氣回落的速度。但目前來看,政策效應尚未從根本上改變行業弱勢運行的狀況。
當前,化工行業正面臨金融危機以來較為嚴峻的困難局面。從原因分析,供需失衡仍是主要原因。今年以來,國際經濟曲折艱難,國內經濟持續放緩,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,化工行業市場需求,特別是與工業投資、紡織服裝等密切相關的合成材料、基礎化學原料等的需求長時間未能有大的改觀,外需情況同樣不容樂觀。而相對需求的低迷,市場資源的供給總體充足,在新增產能陸續釋放下,行業生產基本保持穩定增長,加之進口沖擊不減,多種因素共同導致國內化工品市場失衡,價格走跌,利潤下降。
下一階段,行業能否走出困境,一方面取決于宏觀經濟及行業需求能否恢復;另一方面,取決于行業能否在供給方面控制數量,優化結構,并合理控制成本支出,提升盈利能力。目前來看,市場總體預期認為,隨著政策效應的進一步發揮,以及新的預調微調政策繼續出臺,四季度國內經濟將有望趨穩,從而帶動化工行業需求有所恢復,但由于國際經濟仍不容樂觀,外需市場繼續下滑的概率較大,因此短期內,尚難期待行業需求有明顯改觀。面對當前發展形勢,行業應將更多精力放在自身能力建設上,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,提高低速增長水平下的市場適應能力和行業發展水平,實現發展模式由規模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。為此,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:
一是加快結構調整。繼續堅持原料多元化、上下游一體化、集約化、基地化發展模式;發展高端石化化工產品,提高差異化、高附加值產品比重,淘汰落后產能;優化產業布局,規范園區建設;加快推進兼并重組,提高產業集中度。
二是推進節能減排。發展循環經濟,推行清潔生產,加大節能減排力度,推廣新型、高效、低碳的節能節水工藝,積極探索有毒有害原料(產品)替代,提高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,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。
三是提高科技水平,特別是要加強現階段企業的技術改造。立足現有企業和基礎,加大技術改造投入,加快新技術、新材料、新工藝、新裝備升級,提升傳統產業,推進涉及光氣化、硝化等15種危險化工工藝裝置的自動化改造、重大危險源配套監控設備以及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。加快形成高端產品的生產能力,提高核心競爭力,促進產業優化升級。鼓勵企業積極開發新產品,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,改善品種質量。建立健全技術標準,加強過程控制,提升檢驗檢測能力,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,推進重點產品質量對標達標工作。
此外,要密切關注化工產業投資增長持續高位。 國內化工產業基本為市場化運作,再加上有些化工項目的技術含量相對偏低,投資資金相對較小,進入門檻相對較低。近年來,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,一些企業憑借較強的適應能力迅速發展壯大,但站在宏觀層面,從當前行業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以及節能減排、產業結構調整等發展趨勢來看,化工企業必須將投資方向進行調整,如建議相關企業投資標的瞄準高端新材料等新興領域。
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初中期階段,城市化高速發展對能源、原材料形成大規模需求,對接近終端消費領域的新型產品的需求增長將遠高于基礎產品,經濟的快速發展將促使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學品(其中包括機硅、有機氯、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、納米材料、功能高分子材料等)、生物化工、新能源、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為市場提供豐富多樣、適銷對路、附加值高的高端化工產品。但由于受到技術水平的制約,化工新材料是當前自給率最低、最急需發展的領域;て髽I應密切跟蹤精細化工與新材料領域的新技術、新產品進展,加大這方面的投入,提前進入開發試驗階段,積極引進國外高水平技術,發展高端石化產品。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明確的面向高科技產品投資的寬松政策,促進化工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變。 |